工伤认定中的证据责任分配
杭州拱墅刑事律师
2025-05-25
在工伤认定中,证据责任分配是指各方主体需要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支持其主张的事实。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五十七条中规定,职工、用人单位或者其他组织如果未能提供与工伤有关的证明材料,则需承担不利后果。这意味着,如果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工伤事实,责任可能由这些主体承担。《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七条详细列举了需要提交的具体材料,包括医疗诊断书、事故情况记录等。此外,《工伤认定办法》第十五条和第十八条进一步明确了职工及用人单位需提供的事故报告和治疗记录,同时规定了在特殊情况下如自然灾害或公共卫生事件时,可以推定工伤相关性。这些法律法规共同构成了工伤认定的证据责任分配框架,明确各方的证明义务和可能的后果。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五十七条:职工、用人单位或者其他组织未能提供与工伤有关的证明材料的,由有关机构认定,造成对方当事人不利后果的,由其承担。《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出具诊断书或者死亡证明;用人单位应当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事故情况和治疗的有关记录。《工伤认定办法》第十五条:职工、用人单位或其他组织在申请工伤认定时,应提供下列材料:(一)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书或者死亡证明;(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以及事发经过等情况;(三)受伤病人就医治疗的相关记录和费用凭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以要求提供其他有关证明材料。《工伤认定办法》第十八条: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遭受非因工外伤或者突发疾病,视为工伤。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报告事故情况,并提交相关材料。《工伤认定办法》第十七条:在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工作过程中,或者在处于从事职业活动的状态、处于一定的工作场所或者工作时间内,因其他原因受到侵害或者physicist损伤,视为工伤。在本单位以外的工作场所,或者在本单位工作场所之外的工作时间内,发生意外伤害或者患病死亡的,视为非工伤。
下一篇:暂无 了